黃光國博士 臺大心理學 中華全球華僑總會 顧問

黃光國(1945年11月6日),出生於日本時代的臺灣,出身臺北望族,父於滿州國擔任溥儀的御醫。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國科會卓越計劃主持人及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自台大心理學系退休後擔任榮譽教授,並擔任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

生平[編輯]

黃光國出身台北大稻埕的世家望族,他的祖父黃煙篆曾任直系將領孫傳芳的醫生,父親黃子正更長期擔任滿洲國皇帝溥儀的御醫,他在四歲前因國共內戰爆發,在長春圍困戰全面開打前,經母親帶出逃回台灣,而得以倖免於大難,更令他畢生珍惜且倡導兩岸的和解共生。黃光國是國立宜蘭大學教授陳復的老師,兩人相交甚深,除共同創辦文化中國論壇社,並發展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常在宜大舉辦生命教育或本土心理學的研討會或座談會;此外黃光國更有感於宜蘭大學欠缺人文暨社會科學的圖書,在陳復建議下,將自身重要藏書全數捐給宜大圖書館[1]。自2015年起,經由其兩位學生陳復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夏允中教授的積極支持下,結合台灣各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的師資,共同成立學術研究社群,在各校舉辦社群研討會,展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倡導與推廣工作。並在2018年11月3日與一群台灣關心正式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Chinese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英文簡稱CISSA,中文簡稱「思源學會」)。創會之目的以推廣本土社會科學、期許世界各國學術研究工作能基於自身文化脈絡來發展本土社會科學,並展開溝通與交流,發展全球本土社會科學。由華人社會科學之實驗場域出發,以發揮引領作用,特別著重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架構與在地實踐,關注如何根據華人社會的實況以研究與推動相應的自主學術,並向社會大眾和國際社群介紹最新之學術成果,進而將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發展經驗分享給其他希望發展本土社會科學的國家,共謀理論與實踐,裨益全球本土社會科學的永續發展為宗旨。[2]

此外,黃光國認為中華文化需要與科學哲學對話,陳復曾提出「黃光國難題」這個學術命題。[3][4]「儘管中國曾經創造豐富的思想,對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中國的思想如果要再創輝煌新章,重新成為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引擎,就需要通過對科學哲學的認識與釐清,創造性地展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詮釋工作。」意即如何將中華文化本質中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傳統,傾注於「天人對立」的階段性思辨過程,從「生命世界」中開闢出具有科學哲學意義的「微觀世界」。黃光國對此指出:「黃光國難題」意指使用主客對立的解析辦法來認識華人社會的生命世界,藉由認識西洋科學哲學的各種觀點,建構相應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其架構過程就遠離傳統中國本來「天人合一」的主流思想,在方法論上何以成為可能亟待持續研究[5]

黃光國提出文化系統的主體辯證,是要將華人文化傳統建構成客觀知識,建構華人自主的社會科學。黃氏最關注的焦點是「中西會通」,他認為其所建構的理論必須能夠說明中國和西方這兩個文化系統的根本差異,這是黃氏學術的第一大貢獻。黃氏提出形式性自我的曼陀羅模型與自性的心理動力模型,來說明中華文化傳統與西方文化的自我觀,分別是自性與自我,其中自性的一詞是源自於佛法。第二個學術重大貢獻,是引領後續的研究來探討儒釋道自我修養的歷程。但是黃氏並沒有說明三個重要的問題:自性的有無?如何進行無自性修養?如何進行理論建構與臨床實用?夏允中、張蘭石、陳泰璿與如王法師等人提出含攝佛法視域的自性定義,有選擇地融入現代學術視域來釐清自性的有無,說明如何進行無自性修養。其中,融入現代視域最主要是採取黃氏所提出文化系統觀的知識論策略,以文化型態學視野,對佛法智慧進行系統性的文化考古科學詮釋。說明只要澄清上述問題便能建構實質性的理論建構與實際可操作的相關心理治療理論與治療技術。

研究領域[編輯]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與方法論、本土社會心理學,並結合東西文化,以科學哲學為基礎,開展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並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6]。著有《人情與面子》、《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學詮釋》、《社會科學的理路》、《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反求諸己:現代社會中的修養》等及中英文論文100多篇。曾創辦台灣民主行動聯盟

學歷[編輯]

  • 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學士(1960年6月)
  • 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心理學碩士(1971年6月)
  • 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1976年6月)

經歷[編輯]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講師(1976年7月~1977年6月)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所副教授(1977年7月~1981年6月)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1981年6月迄今)
  •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1983年9月~1986年9月)
  • 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人(1985年9月~1986年4月)
  • 美國東西文化中心校友駐訪研究員(1986年5月~1986年7月)
  • 美國東西文化中心訪問學人(1993年9月~1994年9月)
  •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1976年9月迄今)
  •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1990年~2000年)
  • 國家科學委員會心理學門召集人(2000年~2001年)
  • 教育部「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追求卓越計畫」總主持人(2000~2007年)
  • 國立宜蘭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榮譽顧問
  •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President(2003-2005)
  • Asian Association of Indigenou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President(2010-)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古典看人生,會激盪如何的心靈饗宴?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5月13日,在理工二館工四講堂舉辦專題講座,邀請黃光國教授從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角度,跟同學暢談青年認識《大學》與《中庸》的意義。

黃光國教授是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長期在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任教,後來到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擔任特聘教授,退休後成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他致力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結合東、西方文化,發展本土社會科學。著作有中英文學術論文近2百篇,新出版著作有《中西文明的夾縫:改變臺灣命運的起手式》與《臺灣自我殖民的困境》等書。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復主任在開場時表示:「《大學》與《中庸》是東華課程『從古典看人生:十本古書帶你快樂學習不打烊』中2本重要經典讀本。黃教授以心理學為主軸,並關注中國思想史,一直以來不遺餘力從中思考本土心理學,同時有著開拓成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宏願。黃教授有句名言:『對偉大學者最大的尊重,就是不留情面地批判他。』他樂於與學術同仁辯論,相信學術議題愈辯愈明。」

陳復主任表示,今年年底前,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將出版其所著《黃光國難題: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完成與發展》,這本書就是其師生2人的學術論辯成果。下學期黃光國教授將與陳復主任共同在東華開設「中西文明的對抗與整合」這門通識課程,讓東華的同學有機會思考文明根本議題。

黃光國教授引領大家思考中西文明衝突與交會黃光國教授引領大家思考中西文明衝突與交會

黃教授一開始先點出臺灣學術界的癥結問題,他覺得在中國與西方兩個文明交匯的過程中,臺灣常處於尷尬的夾縫位置。加上學術界傾向自我殖民,學者忽略自己傳統的思想元素,橫向移植西方思想到臺灣來,卻沒發展出真正相應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

《大學》與《中庸》均出自儒家經典的《四書》。孔子是世界四大思想家之一,但後人對於如何傳承儒家思想,一直眾說紛紜。宋朝「鵝湖之會」中,有陸九淵一派質疑「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大家常相信吸收儒家思想,要靠的是頓悟而不是理論。

黃教授覺得這種想法相當程度窒礙中國思想的系統發展,對於傳承並沒有真正深遠的影響。黃教授表示:「未來的日子裡,中國思想要有所發展,務必廣泛吸收西方思想精華,同時梳理自身文化傳統,建構出客觀理論來與西方對話,最終才有望發展出適合華人社會的理論,建立出穩建的學統、道統與政統。」

近來新冠疫情肆虐,黃教授認為它是人類文明一大考驗。同時提醒同學,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思想改革都出現在疫情以後,如19世紀黑死病瘟疫以後誕生文藝復興。疫情過去,未來30年將是史上最重要的文明轉化契機。具有宏觀意義的中華文化即將要開始,當我們願意跟西方對話,就能在世界舞臺發光發熱。

黃教授最後以曾子的名言勉勵同學:「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他提醒大學青年要成為知識分子,傳統智慧不該被遺棄,而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好好整理與傳播,同時作為自己修身的好材料。

黃光國教授《知識論與方法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g3PrBcj2o

無色崛起 救台聯盟 黃光國博士提出一中兩憲

2018.1.10【新聞大解讀】國家認同?台灣人認同危機?黃光國教授獨家專訪

文化中國・開創未來 黃光國 主講

非「一國兩制」兩岸和平方案_潛龍與禿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d1n6fFzXo&t=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