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僑報-記者吳富正、王桂嬌/2020.02.24.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為保障偏鄉原住民部落用電權益、提升居住品質,同時兼顧部落文化生態永續,與瑪家鄉舊筏灣部落協力,共同於部落13座石板屋設置移動式太陽能發電設備,以不破壞石板屋結構、不改變部落生態環境等原有環境衝擊最小的方式,為部落點亮石板屋。
伍麗華立委表示,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海拔810公尺的舊筏灣部落,曾是屏東境內大型的排灣族部落,亦是臺灣罕有的完整石板屋群,但因地域偏遠,交通、教育、醫療不便等因素,於民國63年全數遷至今瑪家鄉排灣村(位於縣道185旁),仍有不少族人心繫原鄉時常返家打理故居、種植農作,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肆虐南臺灣,造成舊筏灣部落全境電力、訊號中斷,淪為「黑暗部落」,近年來族人深感舊部落與文化資產間的重要連結,紛紛返回原鄉重建或修復石板屋,沿山錯落保存完善13座,並以「無電部落」為號召,發展生態旅遊及部落文化體驗,帶領遊客遠離城市喧囂回到最原始的部落生活,在沒有外物干擾下體驗排灣族的部落文化。
屏東縣府邱黃肇崇秘書長表示,由於基礎民生用電仍有其必需,為回應當地族人維持基本用電和緊急用電的需求,同時兼顧不欲過多現代設施干擾部落的期盼,屏東縣府今年於舊筏灣部落13戶石板屋每戶設置1kW太陽能板,並於石板屋中設置太陽能儲能設施,包含1kWh儲能電池、IHD螢幕和2.4kW/3kVA混合式儲能轉換器等設備,每年每戶約可發1157度電,每年減少約6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僅部落居民日常用電更有彈性,也將部落用電的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表示,舊筏灣部落曾獲2019年亞太旅行協會文化與遺產類金獎,具有深厚原民文化底蘊,為最大限度保存石板屋的完整性,也因應山區多變的天氣狀態,舊筏灣部落採用「移動式」的工法設置太陽能設備,更依照13座石板屋相異的房屋架構、陽光角度、建置地點等因素,因屋制宜為每一座石板屋量身打造最適宜的太陽能設置方案。不同於平地設置屋頂型太陽能發電設施是將太陽能板固定於支架上,舊筏灣部落的太陽能設備因為可拆卸式,颱風來襲或遇山區強風等情況即可拆卸移動,以免設備因劇烈的天氣毀損。
Post Views: 1,463